原標題:“先立后破、立法先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法新氣象
本報記者 馬暉 北京報道
“我贊成這樣的修改!”李連寧委員說。
12月24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舉行分組審議,審議包括海洋環境保護法、藥品管理法、煙草專賣法、公司法等在內的7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內容涉及取消下放11項行政審批項目和改革工商登記制度。
身為連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委員,李連寧委員覺得此番人大常委會一攬子修法,體現出通過立法來保障和促進改革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先立后破、立法先行”。
由于政府換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履職之初,便被給予厚望。此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又明確提出,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本月召開的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無論是對行政復議法實施情況的檢查,還是審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廢止《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抑或是對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審議,都傳遞出推進依法治國的方向。
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行政復議法》實施的檢查為例,據全國人大內部人士介紹,這次執法檢查,是行政復議法頒布實施14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對該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據悉,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吉炳軒、萬鄂湘等在內的執法檢查組分赴遼寧、黑龍江、上海、山東、貴州、寧夏6省區市進行調查。
而在調查開始之初,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親自審定了執法檢查方案,并批示“要把執法檢查與法律修改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行政復議法律制度的完善。”
早在3月1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時,新當選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講話中即明確表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要把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作為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做出新的貢獻。”張德江表示。
此后,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就被貫穿于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歷次會議上。
今年6月,包括文物保護法等在內的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開啟了一攬子修法的步伐。
一攬子修法的背景,也是為了落實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國務院取消和下放了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成為“簡政放權”的一項重大舉措。
其中,一些擬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就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相關法律。
“我體會,其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李連寧委員說。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