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萬億新賽道開啟 氫通新能源攻關“卡脖子”技術推動氫能規模化發展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2-01-10

      眾所周知,氫能產業涉及制、儲、運、用等多個環節,產業鏈長,技術壁壘復雜,由技術導致的氫產品成本較高等問題更是成為行業發展的桎梏。據任亞輝介紹,當下,全世界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國家和地區無不把氫能作為重要的研發及推廣方向來布局,從技術上看,我國目前在關鍵技術上并不占優勢,許多核心材料都需要進口,這種被卡脖子的現象制約著我國氫能行業的發展。

      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核心部件包括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氣體擴散層,等等。以質子交換膜為例,根據市場現狀,1平方厘米的杜邦公司nafion膜(全氟磺酸離子交換膜)價格幾元甚至近十元,每一輛車需要平方米級別的質子交換膜,占總成本的比例約為10-15%。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氫通新能源成立,其致力于通過產學研協同攻關,把我國氫能源產業推至全球價值鏈的頂端。任亞輝表示,氫通新能源業務范圍在初期可概括為“一體兩翼”,即以氫燃料電池系統為主體,以前端研發、后端生態為兩翼,逐步打通并構建起氫通氫能產業鏈。

      很快,以氫產業鏈核心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氫通新能源得到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關注,雙方洽談后一拍即合。1月5日,氫能新能源聯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設立的氫能源膜材料研究中心揭牌,接下來,雙方將進行PBI材料與高溫質子交換膜等研發工作,力爭盡快突破綠色低碳制氫、高效低成本燃料電池生產等難題,化解核心零部件被“卡脖子”的問題,全面提升國產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除了與中科院聯手做氫能源膜材料的研發外,氫通還與中國汽研聯合啟動氫能源行業標準建立,通過戰略合作,雙方將聚焦于氫能應用,基于安全、綠色、體驗三個維度,提供集檢測認證、標準體系、數據平臺、技術服務、應用推廣、產業孵化等服務為一體的氫能動力綜合服務平臺,為氫能源動力產品的設計、出廠、量產等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共同服務氫能產業、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為我國氫能產業化發展保駕護航。

    圖片3.jpg

    中國汽研新能源動力測評研究部、氫能應用研究室主任許向國與氫通新能源聯合創始人(右一)、副總裁兼CTO趙景輝(左一)簽約《氫能源技術標準化驗證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