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施耐德電氣已經推出了一些基于AI技術的產品。例如,現在商業和民用建筑對于節能低碳的需求其實還是比較大的,而機器學習在這方面的預測和調控功能,也通過不斷地實踐在逐步強化。施耐德電氣看到了這些需求和技術進步,因此專門為該行業打造了SpaceLogic AI BOX(樓宇節能盒),這是我們對AI技術的一個成功應用。SpaceLogic AI BOX(樓宇節能盒)基于暖通實際場景,可借助數字化手段,通過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結合多種專業模型對用能的現狀進行仿真和預測,實現能源與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最終助力樓宇節能減排。
施耐德電氣于2023年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最新發布的SpaceLogic AI BOX(樓宇節能盒)
同時,作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第一家“端到端”燈塔工廠,施耐德電氣無錫工廠已經率先運用SpaceLogic AI BOX(樓宇節能盒)對工廠空調使用能耗比進行實時、持續優化,并在2023年4月達成了實際運行節能率21.5%的初期成果。后期工廠節能率預計可達30%,實現空調能耗占比從原先的46%減少到36%,這個降低的幅度還是很驚人的。
企業推出的技術、產品和創新,都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原點,扎根本土,才能深刻地了解市場需求。為此,施耐德電氣做了哪些舉措以貼近中國本土市場?此外,企業發展也離不開和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做了哪些有益的嘗試?綜合兩者來看,施耐德電氣針對數字能效的未來發展有何計劃,以更好地賦能“數字中國”發展,助力達成“雙碳”目標?
魏嗣哲:在本地化戰略方面,施耐德電氣植根中國36年來,不斷強化“中國中心”建設,以人才為基礎,以創新為引擎,通過建立涵蓋研發、產業鏈、合作伙伴等在內的研、產、銷一體化機制,將創新成果迅速推向市場,賦能中國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今年年初,施耐德電氣做了一件大事,即正式成立了數字配電中國研發中心(DP China Hub),搭建了包含產品開發、質量、工業化以及項目管理團隊在內的全功能研發團隊,這樣做到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給本地團隊的發展賦能,給本地團隊充分授權,賦能他們快速發展。
此外,在行業生態圈建設方面,施耐德電氣將EcoXpert全球合作伙伴計劃引入了中國市場,通過數字配電、數字能效集成、樓宇自控、智能照明4項企業級能力認證,來建設不同領域的朋友圈,加速上下游產業鏈轉型升級。中國有句老話,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通過打造大朋友圈,不斷吸引合作伙伴加入,既幫助了這些企業實現自身業務的電氣化、數字化轉型,也加速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與轉型升級。
海得電氣就是成功代表之一。在施耐德電氣EcoXpert全球合作伙伴計劃的助力下,我們為海得電氣培訓并打造了包括30名施耐德電氣認證工程師在內的數字化技術專業團隊,并建立了施耐德電氣數字化配電實驗室,助力其從代理商向數字化實施專家轉型,行業影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收獲了恩施二水廠改造項目等諸多業務機會,并在2022年取得了15%的業務增長。
如今各行各業都已經認識到節能減排不僅僅是個口號,而是影響到其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隨著“雙碳”時代的到來,低碳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將被時代拋棄。未來,施耐德電氣將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走數字化轉型道路,不僅自己“轉”,也要帶領行業共“轉”,助力更多企業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