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耐德電氣認為,若要滿足這些高精尖產業的用電需求,就需要通過數字化與軟件的充分融合來實現。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在產品層,要讓具有數字化能力的硬件設備實現互聯互通,將復雜的電力系統串聯起來;第二,在邊緣控制和應用分析與服務層,企業可借助各類軟件對消費側用能情況、成本、碳排放和關鍵設備等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
施耐德電氣在這方面是起步比較早的,在行業來講,也處于比較前列的位置。我們依托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平臺三層架構,打造了一整套智能配電解決方案,集中了中低壓一體化、軟硬件一體化、運管維一體化的核心能力,并借助EcoStruxure配電運營顧問系列軟件(POA系列)、EcoStruxure電力監控系列軟件(PO系列)、EcoStruxure配電站控終端系列軟件(POT系列),使運維人員能夠更全面地獲取數據、“支配”數據,實現對電能質量的可視、可管、可控,由此全面保障高精尖產業用戶側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并幫助它們提升資產和運維管理效率。
數字化和軟件是能源管理的一個必然方向,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創新方面有什么樣的前瞻性規劃?而施耐德電氣的創新軟件應用又是如何賦能能源市場,助力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是否可以舉例介紹具體應用產品?
魏嗣哲:軟件是指揮數字化轉型的中樞系統,它能夠加速能源管理的數字化進程,實現從融合電力系統、分析用能綜合情況與監測設備運營、再到最大化挖掘數據價值的全方位高效運維管理。施耐德電氣始終看好軟件領域的前景,并在硬件研發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軟件研發實力、持續投入與布局,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無錫五大研發中心,同時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也在2021年落戶北京亦莊,致力于提供 5G、工業互聯網、工業數字化應用、能源數字化管理等領域的前沿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加速軟件技術的迭代和應用落地,進一步強化施耐德電氣軟硬件一體化的創新研發體系,支撐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領域的創新驅動。
當前,隨著中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工作的不斷深入,新能源接入電網的比例越來越高,高精尖用電設備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意味著行業對電能質量管理的需求將日益提升,可以說電能質量管理工作已成為新時代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針對供電敏感型行業的關鍵需求,我們認為創新軟件應用大有可為,例如在2023年正式推出了以新一代PowerLogic Smart PQE數字化電能質量成套設備為核心的閉環電能質量綜合治理應用方案,憑借專業軟件及全生命周期服務幫助客戶提升電能質量,打造數字化的監測分析系統,利用數據賦能與專家知識加強電力系統的分析能力,助力高端制造業、精密設備領域優化電能質量,顯著提升其運營及生產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施耐德電氣 PowerLogic Smart PQE 數字化電能質量成套設備獲“2023德國iF設計大獎”
ChatGPT和大模型方興未艾,大有重塑每個行業的趨勢。但目前大模型還更多地應用在辦公軟件、AI作畫等方面,它在能源管理上也會大有用武之地嗎?
魏嗣哲:ChatGPT和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發展特定階段的具體產品形態和技術形態,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AI的應用將會擴展延伸到其他各個行業和領域。具體到能源管理行業中,首先,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系統可以快速處理海量數據并及時反饋給運維人員,在保證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的同時,減少能源管理的人力成本;第二,人工智能還能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平臺能隨時做出調整方案,從而實現自動化高效運維,大幅優化能碳管理,因此我們相信未來的AI技術一定會在包含能源管理在內的、越來越廣泛的領域中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