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昌還興致勃勃地介紹了另一項正在試驗階段的前沿技術應用:塑料熱解技術,將塑料垃圾熱解變為液體化工原料,循環利用。殼牌計劃在2025年實現100萬噸塑料廢料的再生利用。此外,殼牌在碳捕集和儲存技術、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方面,均做了布局。
“氣候變化已經是越來越緊迫的問題。我們的客戶在改變、行業在轉型、社會對我們的期望也在改變,我們殼牌也要改變。”黃志昌說。
殼牌的轉型版圖涉及新能源、電、網、車、工業體系、負碳技術、使用終端等方方面面,龐大的版圖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方法論意味著殼牌必須和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生態伙伴一起,攜手轉型,實現共贏。
如何構建凈零排放生態
如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所言,中國雖然提出新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未來發展方向,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需要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另一方面需要大家攜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并逐步明確發展路徑。
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而言,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怎么辦,如何將其落至各個行業、各個產業、各個主體,轉變為切實的行動和具體的解決方案。在殼牌“賦能進步,共創凈零未來”高峰論壇上,來自政策界、行業組織、學界以及產業一線領域的專家,就此展開了深度探討。
與會人士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對于實現凈零排放轉型而言至關重要:
首先,產業界普遍期待政府能就“雙碳”目標實施,出臺更具體的時間節點和路線圖。
“我們當前最大的挑戰就是不確定性,因為我們接下來需要應用大量新技術應對減碳,同時我們也需要在上下游技術變革的前提下提供服務、產品。”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建國表示,走早了可能有比較劣勢,走晚了就會被政府趕著走。這種不確定性意味著巨大風險,“我們希望在做好行業本身事情的同時,加大力度跟我們的上下游溝通、協同,跟政府溝通,大家共同把握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