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能源企業如何與生態伙伴攜手構建新型能源、電力、交通、工業系統,實現“凈零”轉型?
“隨著主要國家和經濟體明確凈零或碳中和目標,未來國際氣候合作的主旋律將是產業發展問題。”曾參與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陳濟,日前在殼牌組織的“賦能進步,共創凈零未來”高峰論壇上表示。他認為,殼牌等跨國公司的減碳經驗、技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
自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進一步凝聚共識并明確了行動框架,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正在加速。全球有望迎來“凈零”世紀——占全球經濟總量70%以上的經濟體已經提出“凈零”或碳中和目標,大部分集中在本世紀中葉。人類正在開啟一場“脫碳”之旅,新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拉開序幕。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能源,又一次位于潮水的中央。能否成功建立新型能源系統和相應的產業體系,為人類文明找到新動能,關系這場行動的成敗。這既離不開頂層設計,更有賴于產業實踐者與各方緊密合作,蹚出一條技術和產業革新之路。
“賦能進步,共創凈零未來”高峰論壇上,圍繞產業轉型所涉及的風、光、氫能等新能源發展、新型電力、交通、工業系統構建、負碳技術等問題,產業界代表與行業專家、政策界專家一同展開了深入探討。
“要把‘凈零’或‘雙碳’目標這件事做好,我們需要敢為人先的先驅,還需要跨行業、聯合上下游一起推進,跟客戶、行業、政府和全社會一起賦能進步。”殼牌集團執行副總裁、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黃志昌表示。
能源巨頭轉型:殼牌樣本
全球凈零排放轉型浪潮下,大型能源公司紛紛制定轉型和凈零戰略。總部位于氣候行動較為積極的歐洲,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更是“先行一步”,也為大型能源企業轉型提供了不少方法論。
2021年初,殼牌將原先的凈零戰略進一步升級,發布了“賦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