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是場景,場景是創新技術實現價值的載體,也是商業模式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室內精準定位未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在不同行業中的場景應用。以鄧中亮教授團隊為例,近年來就在緊密聯合產業界上下游,對北斗與5G通導融合的室內外混合智能定位示范應用,推動通導融合在商場室內導航、大型室內停車位尋找、共享停車、智慧醫療、大型綜合體室內導航、消防搶救定位等業務場景中的應用。
最后是服務,服務是技術價值化的一大體現。鄧中亮教授認為,高精度、高可信的室內精準定位技術需要向高安全、高智能、高質量的服務轉型,從而實現室內定位導航走向位置服務的商業化。
04技術報國的拳拳之心
很難想象,在信息通信領域,鄧中亮教授并非科班出身。
1987年,鄧中亮放棄湖南衡山專用汽車制造廠第六分廠副廠長的職務,進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制造工程工學學士學位,接著又進入清華大學攻讀機械制造博士。直到1996年踏入北京郵電大學,鄧中亮教授開始了與信息通信產業一輩子的緣分。
“求學的不同階段,一是練就了捕獲新知識的能力,二是思維方式會以不同思路和角度去看問題。”鄧中亮教授如是說,“不同的思路與角度相互結合,往往能夠創造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鄧中亮
科研只有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與誘惑,才能真正探索出一片新天地。在導航領域多年的研究中,鄧中亮教授并不是沒有遇到過誘惑。2003年,鄧中亮在美國做高級訪問學者,臨近回國時,多家國外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發出高新邀請,但他毅然決定回到國內發展。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需要思考自己如何與國家重大需求密切結合起來。國家的重大需求往往是全新的領域,有極大的探索空間。”鄧中亮教授認為,“像室內外無縫精準定位就是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差異化優勢的關鍵所在。雖然這個過程有很多艱難險阻,但只要堅持下去,不斷攻克,一定能有所收獲。”
多年以來,鄧中亮教授及團隊的辛苦耕耘收獲了累累碩果。鄧中亮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13項、論文超300篇、專著6部、授權發明專利上百項,2014年被中國工程院等評選為“全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2016年獲得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等。
針對未來,鄧中亮教授已經設定好2035年之前實現的三個目標:其一、繼續推動北斗+5G的融合,并著手研究北斗+6G技術;其二、緊抓標準工作,繼續以全球5G高精度定位標準發展為牽引,推動全球定位服務的持續發展;其三,開展面向重大生產領域等相關的研究工作。
“把國家戰略結合起來,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會很有意義。”鄧中亮教授最后表示道。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