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居民采暖用氣作為剛性需求,由政府定價,價格缺乏彈性。若源頭漲價,難以順價傳導。行業協會人員稱,近年來國家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供應政策在華北、山東等冬季民生用氣量占比大的區域一直沒能全面落地,尤其是在今年夏季天然氣表現出“淡季不淡”的情況下,給保供雪上加霜。
誠然,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家和地方再度出手。
國慶前夕,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儲氣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督導暨2021-2022年供暖季供氣保障專題調研會議,河北省主管部門建議國家能源局督導上游氣源企業,與存在缺口的燃氣企業足額補簽供氣合同,三大油供“煤改氣”用氣,全部執行居民用氣門站價格;補簽合同氣量不能完全參照天然氣現貨交易價,國產氣和進口管道氣要優先保障居民用氣等民生用氣需求。此外,還建議國家層面盡早出臺據實核算農村“煤改氣”相關辦法,明確規范核算流程,統一核算標準。
今年來,河北省發改委、河北省能源局,以及下轄各市發改部門不僅嚴格執行國家政策,而且對采暖季保供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相繼出臺了要求做好今冬采暖季氣源保障、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農村“煤改氣”先按居民價付款后清算、落實天然氣供用氣合同簽訂、規范農村天然氣銷售的政策等一系列文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執行貫徹的效果還待加強監管。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民用能源結構的調整和“雙碳”環保事業是一個長線工程,“煤改氣”保供更是重大民生工程,上下游應通力配合,尤其是政企之間、上下游之間,要擰成一條繩,下好一盤棋,互相合力,互有取舍,才能推動改革,實現整個行業長遠的共同利益。(來源:大眾證券網)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