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個關鍵,是無線網絡的高精度定位魯棒性的難題
定位服務也需要一種確定性,尤其在面向各種行業復雜場景應用時,高精度定位要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可靠性。
這對鄧中亮來說,則要力求極致的表現。“經過一系列技術突破后,我們在室內和室外可以實現納秒級的同步,相當于0.3米的測量誤差,同時我們采用分層融合的方法,大幅度提升了可靠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定位精度。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涵蓋了精準測量、網絡協同和智能控制。使得整個系統能夠更加精準地測量位置,實現網絡之間的協同工作,并融入智能控制,以應對各種復雜場景。”
03
做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底座”
事實上,我們能夠感知到精準定位技術,對文明社會前行的價值不斷在向上攀升。
在今天的智能社會時代中,如果缺乏高精度、時空感知和互聯的條件,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智慧。
鄧中亮認為,“全世界對于時空感知的要求不斷提高。在上世紀,百米級的定位精度已經算是不錯的,隨后發展到十米級、米級的定位精度。而現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已經要求達到分米級的定位精度。在工業互聯網中,如果定位精度無法達到米級以下,很多問題將無法解決。這種高精度時空感知要求正是構建全行業互聯的底座,為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支持。”
確如此言,我們看到在制造業,高精度定位從原來的數十米精度提高到米級,可以實時監測移動目標,為工廠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改進,如果出現意外事故,工廠可以更快速響應和決策,而不再需要被動應對,這種技術的應用,使得工業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防范,為工業安全帶來了顯著的好處。
再比如在智能駕駛領域,如果車輛的定位精度不能達到分米級,就可能發生車輛之間的撞車、刮蹭等事故。這種高精度定位甚至還在疫情監控、疫情救援和特殊人群關愛等應用場景中發揮出應有的光芒。
還有綠色能源領域正在面臨的巡檢難題,使得無人機巡檢成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而無人機可以快速準確地巡檢高壓線路、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等設施,也有賴于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應用。
很明顯,高精度導航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大規模的服務業,為經濟發展和轉型做出貢獻,已經可以稱之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底座”。
除此之外,鄧中亮特別指出了這項技術對北斗系統的“反哺”。“GPS比北斗建設早二十,GPS在全球導航市場上已占據了90%的份額,這意味著北斗系統如果要超越GPS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抓手來突破現狀。而信息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領域,通過在信息域中引入新的抓手和技術突破,可以帶來市場洗牌,為北斗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提供機會。”
因此,北斗系統必須與通信網絡結合,提供更強大的能力支持,在全球開放服務的背景下,去搶占市場和保持領先地位。
“我國的衛星導航和移動通信及其融合走在世界領先地位,我們將繼續努力保持這一領先地位,為世界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鄧中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