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天地一張網,高精度定位導航的“大國重器”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08-25

    新的認知,源自不斷地求索。

    1982年,鄧中亮剛剛走進大學校門,選擇了當時的熱門專業機械制造,在畢業后從事汽車制造工作的過程,認識到國內外制造水平的差距,誕生了對新的專業知識的渴望。

    工作幾年之后,鄧中亮選擇回到了校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以及在清華大學學習超精密加工理論技術期間,他在復雜型面數控加工研究與細菌加工技術方法探索中,需要結合電子科學和微電子等相關學科知識,就這樣鄧中亮無形中開展了機械制造、微電子、通信等學科的交叉研究。

    這種跨領域的研究,會有助于打破思維的禁錮,因而在鄧中亮對導航技術產生興趣之后,他發現了通信和測繪學科在導航領域中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在嘗試從測繪角度解決導航問題的同時結合了通信技術,最終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

    歐亞科學院院士,災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鄧中亮

    這位如今的歐亞科學院院士,災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鄧中亮也看到了他所主導的“高精度、高可信定位導航技術”與國家戰略相結合,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力量的可能。

    “如果能夠最終為國家戰略增添一份力量,無論花多長時間,都是有意義的。”鄧中亮說。

    01

     天地一張網,解題“高精度”

    衛星導航系統,通常有定位、航定位與授時三個指標。

    有了高精度的定位,精準農業讓農民不再靠天吃飯,災害精準預測可以將受災的人群和損失最小化;而高精度導航對產業的意義,則早已深入人心。既有我們所熟悉的車輛導航,也有代表著高精尖技術的航空導航和航海導航,在軍事方面的價值自然也不言而喻;授時則可以提供全球性、全天候、快速、高精度的標準時間信息,在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精確的授時。

    正因為高精度導航,對國家安全和產業創新的意義之大。在2008年,科技部羲和計劃正式啟動。

    中國傳統神話中,羲和是太陽神的母親,是我國上古時代時間歷法的創始人。取名羲和計劃的寓意,就是向大眾提供全空域、全時域、室內外無縫導航定位服務。

    鄧中亮,一直是羲和計劃中無線網絡定位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他所在解決的,正是困擾整個無線網絡定位導航業界的,那關鍵的三個字:“高精度”。

    衛星定位導航可以達到從米級到分米級、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的定位精度,但在收不到任何信號的遮蔽空間就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在建筑物之間等半遮蔽空間,定位精度也會大受影響。

    所以,羲和計劃的目標也是有兩個:首先,提高北斗在地面應用的精度與能力;其次,解決全球導航系統在遮蔽和半遮蔽空間中無法定位的問題。

    很多國內外的科研組織也提出了很多技術解決方案,他們或將技術攻堅的重點放在了衛星導航技術上,雖有進步但收效甚微,或在室內采取激光等解決方案,成本卻又居高不下。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