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數字技術如何賦能“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1-09-02
    配網數字化如何助力碳中和?

    配網數字化、智能化最終目的是為了低碳發展,進而助力各個行業、企業實現“雙碳”目標。

    據王照介紹,施耐德電氣于2016年就在國外幫助一個園區實現了碳中和。這家名叫歐瑞府(EUREF Campus)的園區占地面積約5.5萬平方米,由25幢建筑組成,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囊括了150多家公司和科研機構,擁有3500名左右員工。

    在項目實施方面,圍繞供給側,施耐德電氣打造了100%可再生能源和綠電購電協議(PPA),圍繞需求側則全面實施電氣化和提升建筑能效,圍繞數字化實現可調節負荷資源開發,進而幫助整個項目實現了碳中和,遠遠早于歐盟提出的2050年實現碳中和。這一零碳方案是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超前規劃,包括EcoStruxure架構的數字化方案——基于微網EMA的整體光伏、儲能和充電方案、能源管理與整體智慧園區的云邊端結合整體數字化方案,涵蓋樓控產品,變頻器,無六氟化硫中壓開關設備,EBO樓宇運營系統,PME電能管理系統等等。

    不僅如此,施耐德電氣已經將這一模式運用到中國市場,并且首先在其北京工廠——施耐德(北京)中低壓電器有限公司應用。日前,經過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對其202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核查,該工廠獲頒“碳中和”證書。

    從實際效果看,數字化、電氣化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雙碳”目標,還可以大幅降低用能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施耐德電氣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公司綠色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在數字化方面的加持,不同行業客戶能夠實現最高85%的能耗降低,節約約30%的成本,通過利用節省的最高達60%和75%的資本及運營支出來推動生產力提升,此外還能提升最高50%和25%的設備可用性和場所安全性,并有效降低碳足跡最多達50%。

    因此,數字化不僅將深度改變配電網,還將助力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實現“雙碳”目標。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