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中國石化遭遇了兩端圍堵的嚴峻挑戰: 生產端使用大量燃料,產品端售賣出去后同樣是作為消耗品二次發生碳排放問題。
李劍峰老師提到,中石化此前有做過碳排放的測算,總量接近2億噸,如果要在30年內實現碳中和,壓力非常大。具體而言,路徑有以下幾條:
原料端:轉變燃料結構,減少燃料使用
產品端:更換產品路線
排放端:CCS(碳捕捉和儲存)/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
新路徑:種樹、居家辦公、數字化轉型
李劍峰老師表示,類似種樹、居家辦公這種手段杯水車薪,其他端的調整還涉及到投入產出比的問題,挑戰都很大。利用數字化轉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減少碳排放,是一個比較可靠的出路。
數字化轉型的認知與探索
中石化從兩年前起開始推動整個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數字化轉型的研究工作,發現研究機構、ICT廠商、咨詢公司、企業自己對數字化轉型的定義都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在涉及到實踐時,各種類型的企業也都有各自的做法和側重,并不普遍適用于每一個想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企業。
中石化集團最終給數字化轉型下的定義是“以價值創新為目的,用數字技術驅動業務變革的企業發展戰略”。
明確了定義以后,中石化初期提出了賦能、優化、再造三個階段,又在此后的實踐中加上了轉型一條,最終形成了賦能、優化、轉型、再造的實踐方法論。
“數字化轉型要著力培育壯大數字生產力,調整與數字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企業數字化基礎不同,在轉型推進中,內容、范圍不斷擴大,由局部優化漸至全局優化和全面變革,價值效益隨之逐步提升。”
李劍峰老師指出,技術驅動、業務轉型、組織轉型是數字化轉型的三大要素,三者中一定是由先技術驅動、后業務轉型、最終實現組織轉型的邏輯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真正的數字化轉型。談到轉型的具體規劃,李劍峰老師總結了四個步驟:
1.業務選擇(業務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