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A微網管理顧問廣泛應用于企業或園區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領域,從而提高新能源電力的滲透率和經濟效益,讓企業成為分布式新能源的“產消者”。這一次,北京工廠成為了自家這套“微網巧手”的嘗鮮者,其可觀的應用效果十分具有說服力。
其次,施耐德電氣還積極通過節能改造和能源系統的優化等途徑,意在抓住每一點滴的節能和增效潛力,“多管齊下”地降低碳足跡。
得益于“智慧工廠”數字化轉型的良好基礎,施耐德電氣對北京工廠的能效數據實現了廣泛采集和互聯互通,并通過大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實現了各項能效指標的可視化和持續改善。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通過節能改造和能源系統的優化,在過去三年內能源消耗降低了10%,單位產值能耗亦逐年降低。與此同時,北京工廠持續改進包裝的循環利用,減少了約1606噸碳排放。正是有了扎實的數字化基礎,使得這些來自北京工廠各處、各環節的涓涓細流,最終融匯成了可觀的降碳成果。
最后,施耐德電氣北京工廠在行動上積極踐行C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模式,依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通過購買3347噸經核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的方式,實現對2020年度3346.57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碳中和。這一舉措,既為北京工廠最終實現“碳中和”起到“保底”的堅實保障,也為眾多企業打造“碳中和”工廠提供了模式上的良好借鑒。
不難發現,從“智慧工廠”到“碳中和工廠”的蛻變,既得益于施耐德電氣綠色能源管理理念的指導,又以良好的數字化基礎作為支撐,以創新的微網管理顧問、能效管理平臺等解決方案作為賦能路徑,同時還綜合了碳匯交易等新模式而最終得以實現。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上,施耐德電氣不僅僅滿足于獨善其身,更希望為更多的業界伙伴積極賦能,一同打造共創共贏的低碳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