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年,“碳中和工廠”這個概念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相對而言,很多人更加熟悉的是“智能工廠”、“智慧工廠”甚至“無人工廠”,節能、降耗、低排放等可持續發展方向的指標則更多是一種“錦上添花”般的存在。然而,真正的“碳中和工廠”不僅離我們并不遙遠,一些行業佼佼者更是已經把它變為了現實。
近日,施耐德(北京)中低壓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工廠)經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對其202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核查,獲頒碳中和證書,成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第一家“碳中和”工廠。這家工廠不僅是施耐德電氣全球“智慧工廠”項目中的樣板工廠,也是工信部認證的國家級“綠色工廠”,此次再獲認證,成為了北京工廠綠色發展之路上的新里程碑。當前,結合豐富的減排措施與碳交易,北京工廠已成功實現碳中和,為施耐德電氣2025年實現公司運營層面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一向重視綠色供應鏈戰略,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能效,推動綠色工廠建設。除了作為行動者,施耐德電氣還以豐富的綠色經驗賦能上下游供應鏈伙伴,推動構建更可持續的生態系統。
那么,在實際行動上,究竟有哪些因素使得施耐德電氣北京工廠能夠率先完成從“智慧工廠”到“碳中和工廠”的蛻變?要探究這一“奧秘”,就不得不提施耐德電氣提出的綠色能源管理理念。
基于綠色能源管理理念,施耐德電氣可以為各類型的企業、園區提供從專業頂層設計咨詢,硬件產品到軟件系統,再到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提供從能源生產、輸送、儲存和使用全過程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憑借中低壓、強弱電、軟硬件和源網儲荷四個一體化的獨特優勢,全面滿足供給側清潔能源優化配置與消納,需求側電能替代和多能互補,及雙端數字化及能效水平提升等多重需求。事實上,在北京工廠實現“碳中和”蛻變的過程中,在各個層面、各個細節中都將綠色能源管理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北京工廠注重從源頭上減排,著力提升分布式能源在工廠用能中的占比。為此,北京工廠部署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最大的光伏項目基地,實現綠色能源占全廠能源使用的30%,每年可減少約2026噸碳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盡管有著節省碳足跡的優勢,但其本身存在著波動性、難預測性等特點,能夠實現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使用量占比,還要保障生產用能供應充足穩定,光有積極的決心是不夠的,這實際上是一件很精細的“技術活”,需要一雙精準靈活的“巧手”來協調把控。
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創新的EcoStruxure Microgrid Advisor微網管理顧問(以下簡稱EMA微網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