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紡織生產每年產生約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已經超過了國際航班和海運之和。其中超過60%的紡織品用于服裝行業,并且大部分服裝制造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全球每年生產1000億件衣服,平均一件衣服要排放12千克二氧化碳。
羊毛(或其他反芻動物的皮毛材質)的碳排放因子最高,因為牲畜的飼養過程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主要為甲烷)。滌綸是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物要相對較多。但具體碳排放會根據制造、產地的不同而有差異。
低碳穿著建議:1、選擇天然原料制作的衣物。選擇棉麻質地的衣物,可以減少加工過程的碳排放。2、拒絕“喜新厭舊”。在保證日常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3、閑置衣物回收捐贈。將閑置的衣物捐贈給需要的人群和地區,形成衣物的再利用。4、合理使用洗衣機。采用集中洗滌方法,減少洗衣機使用次數,并選擇自然晾干衣服,可以減少水、電浪費,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畜牧業排放導致的排放占人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5%,這大致相當于全球所有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在這15%中又有六成的溫室氣體來自肉類和奶制品生產。生產一公斤牛肉會排放60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而生產1公斤豌豆僅排放 1公斤二氧化碳。1公斤羊肉、家禽和豬肉分別產生 20 公斤、6 公斤和 7 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相比之下,根莖類蔬菜和蘋果僅產生 0.4 公斤。
合理使用冰箱:每天減少3分鐘的冰箱開啟時間,1年可省下30度電,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千克;及時給冰箱除霜,每年可以節電184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7千克。
低碳居住
低層爬樓梯,省電又健身。休息時間只開啟部分電梯,每臺電梯每年可節電5000度,相當于減少4.8噸二氧化碳排放。
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夏季溫度設定在26℃,冬季設定在16℃,不論制冷模式室溫調高1℃,還是制熱模式室溫調低2℃,均可省電10%以上。
養成節水習慣。用水間隙,及時關閉水龍頭,避免空流水。盡量做到一水多用、串聯使用、循環使用。
隨手關燈。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
綠色低碳出行
公共交通有助于減少交通擁堵和碳排放。倡議使用“一三五”綠色出行模式,即3公里以內走路,3—5公里騎自行車,5公里以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各種出行方式中,步行、自行車、綠電電動車屬于零碳交通;公交車、地鐵、火車等公共交通屬于低碳交通;摩托車、燃油車、火電電動車屬于高碳交通。
減少乘飛機次數:非必要,出門旅行可以選擇污染較少的火車、長途汽車或輪船。必須乘飛機時,盡量直飛,減少航程。
科學購買保養私家車:優先選擇新能源,小排量的汽車。
通過及時更換空氣濾清器、保持合適胎壓、及時熄火等措施,每輛車每年可減少油耗約180升。
從個人角度:
使用自然光,省電又低碳。選擇在自然光充足的地方辦公,自然光線充足時不開燈,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
科學用電腦,節電效果好。屏幕調成中等亮度,既能省電又能保護視力。縮短顯示器睡眠模式的時間,及時關機。
提倡無紙化辦公。使用網絡通信工具傳遞辦公信息,減少打印機、傳真機的使用。
從企業角度:
綠色產品: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設計產品,生產綠色低碳的產品。
綠色工廠:多角度建立綠色工廠,鼓勵節能降耗的技術工藝設備的使用。
綠色園區:從廠內到廠外,參與建設綠色園區。
生活中處處都有低碳行為,例如綠色出行,大型活動和會議等活動做出碳中和承諾,進行碳中和認證。各地也舉行了無車日低碳騎行攝影大賽、小學生創意手抄報評選等適合公眾參與的活動,宣傳低碳生活理念。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不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明確的行動方案和綱領,同時也需要每一個人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作中踐行低碳生活理念,貫徹低碳理念。
參 考 文 獻
[1]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 2021年8月9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簡稱IPCC AR6)
[3]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4] 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5] 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6] 2022年6月23日,人民號《低碳生活》系列
[7] 中建政研智庫在2023年向兩會提報的《關于加快建設碳普惠市場交易機制 推動形成自發性碳市場交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