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廣闊的產業發展前景
應用場景多。根據《關于加快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至2025年,嘉興將至少有2500輛氫能燃料車輛投入市場,這為落戶的項目提供可觀的應用場景。
產業鏈日趨完善。港區將圍繞氫燃料電池的上下游產業鏈,重點圍繞“八大零部件”關鍵企業招引落地,培育一批氫能產業裝備配套領域的企業;同時孵化一批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企業,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產業鏈項目的落戶投產,港區氫能產業定能在長三角地區形成高地。
嘉興港區氫能產業項目簽約六大批次項目40余企業和機構入駐
在推介環節之后,論壇迎來嘉興港區氫能產業項目云啟動和項目簽約儀式,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主持。包括氫能科研、年2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綠色減排、氫能產業鏈、氫能應用和產業基金、綠色貸款綜合授信、氫能源汽車等六大批次、不同類別的項目簽約入駐,涵蓋大型國有機構、研究院、高等院校、國內外知名能源公司、國有銀行、汽車等不同機構。
目前,長三角(嘉興)氫能產業園已經在規劃設計中,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啟動220畝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氫能科技園。希望通過集聚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增強氫能產業鏈、綠色生態鏈,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面向未來的創新型高能級產業生態園。未來,隨著園區建設的完善和企業機構的相繼入駐,相信未來就有一批氫燃料電池、儲氫設備企業投產,嘉興的氫能產業集群之路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頂級智囊團暢所欲言為嘉興氫能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中國能源產業隨即面臨全新發展形勢,如何在新的時代命題下實現突圍,助力“30·60”目標順利實現?氫能助力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轉型?氫能如何助力碳中和,助推第四、五次工業革命?嘉興氫能產業發展如何實踐?
主旨演講環節,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就上述問題開誠布公,進行了科學而詳細的論述,積極為嘉興氫能產業發展支招賦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動汽車之父”陳清泉以“四網四流融合”的理念為指導,指出氫能與“四網四流”融合對于助力碳中和,以及助推第四、五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意義。
他指出,氫能作為公認的清潔能源載體,已然成為全球能源革命技術的重要方向,嘉興市此次產業化布局非常具有前瞻性。說到氫能源應用聚焦的汽車領域,純電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互補而不是互相取代,通過四網四流融合的理論,不同類型的車輛和相應的能源,可以優化互補。由于新能源智能汽車是移動的分布式能源、儲能和信息載體,通過聯動汽車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及“四網四流”融合,可以降低能源強度和CO2強度,助推“碳中和”。
此外,他認為,“四網四流”融合通過已開發的智能能源操作系統,將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將能源技術與云技術、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結合起來,實現增值效果。這將推動能源領域從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第五次工業革命過渡。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費維揚也肯定了創新對“雙碳”的推動作用。他表示,創新將成為節能減排的主要動力。嘉興氫能產業發展,打造完整產業鏈,包括智能產業園區的建設,為高效節能減排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
發展高質量的氫能產業,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標準。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介紹了國內外氫能標準化現狀與趨勢。他指出,由于商業價值巨大,目前氫能國內應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領域,尤其是汽車行業。其實,除了能源方面,氫能在其他領域也有不小的潛力,日本、北美液氫在民用領域應用廣泛,而日本在氫健康、氫醫療方面也有嘗試。這也為嘉興氫能產業民用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針對氫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理學院院長、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張久俊詳細介紹了車用氫能燃料電池現狀、挑戰和前景。
他提到,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已將發展燃料電池上升為國家戰略,燃料電池的五大核心技術急需攻克和提高。盡管在技術、市場以及儲運上面臨挑戰,張久俊依然對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充滿信心,他認為這是“必走之路”。針對燃料電池的產業化的方向,張久俊則認為,目前需要集中攻克兩大方面,一個是降低成本,一個是加強普及加氫站。
7月23日下午,高峰論壇分為兩大分論壇——氫能分論壇和碳達峰碳中和分論壇。分別圍繞著“引領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建設完善氫能產業生態”、“雙碳背景下的嘉興思考”兩大主題展開,與會嘉賓論述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氫能助力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轉型”、“科技賦能‘雙碳’目標”、“氫能汽車高質量發展解決方案”以及“二氧化碳化學利用與低碳化工園區”等具體話題,在主旨演講后的討論中,嘉賓們積極建言嘉興氫能產業示范以及“雙碳”目標下的思考和路徑,期待此次論壇之后,嘉興市氫能產業能夠走向飛速發展之路。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