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在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上,“共享芯科技 共贏新未來——昆侖潤滑添加劑全線上市”發布會同期舉行。昆侖潤滑一次性重磅推出72種自主研發的添加劑產品,堪稱中國潤滑的自主“芯片”,多項技術沖破國外封鎖,替代進口,是中國潤滑技術自立自強的重要里程碑,揭開了中國潤滑的新篇章。發布會受到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肖宏偉,副總經理劉中大,高級咨詢師楊俊杰出席會議,并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科學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劉維民,中國內燃機學會秘書長李樹生等嘉賓出席。
打造中國潤滑自主芯片,掌握核心技術
潤滑油是工業發展背后重要的推動力量,添加劑是潤滑油的“芯片”,決定了潤滑油的性能,添加劑技術是潤滑領域發展的核心技術。
長期以來,國外添加劑公司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中國添加劑市場大約有85%被國外添加劑公司壟斷,我國高端潤滑油所需的添加劑產品依賴進口,難以對構建潤滑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有力支撐,嚴重制約了我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將添加劑自主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潤滑行業“缺芯”的局面,打造中國潤滑領域自己的“芯片”,才能掌握工業發展的主動權。
肖宏偉表示:“昆侖潤滑添加劑制備技術及構效關系研究覆蓋了所有添加劑單劑研發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單劑技術基本覆蓋了所有添加劑類型的研發領域,制備技術突破了工業化生產瓶頸,代表了國內先進水平。”
劉維民院士對昆侖潤滑添加劑的自主研發技術予以高度肯定,他說,昆侖潤滑添加劑代表著中國添加劑的最高的水準。在高端裝備,如高速鐵路,風力發電、機器人等領域,昆侖潤滑都走到了中國的前列。
多年來,昆侖潤滑在潤滑油添加劑自主研發的道路上經過幾代人接力奔跑,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取得了多項研發成果。其中,無灰酚類、胺類抗氧劑的合成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已有多個產品實現工業化生產,全面替代進口抗氧劑;成膜添加劑中部分極壓抗磨劑、有機減摩劑、防銹劑等產品的合成工藝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可有效解決潤滑油抗磨損、抗腐蝕、極壓、減少摩擦、防止銹蝕等問題。通過自主研發,昆侖潤滑將潤滑油添加劑的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