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3萬千瓦!中國核電“雙碳”背景下的多能源布局加速
“雙碳”目標下,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為必然趨勢,很多電力企業也開啟了轉型步伐。在不斷發力核電業務的同時,中國核電也在快速推進風電、光伏等清潔低碳能源業務的布局,這正在成為中國核電“第二”增長曲線。
在克服了疫情、組件和原材料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后,中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依然實現了千萬千瓦的跨越式發展,達到1,253.07萬千瓦。包括風電420.74萬千瓦、光伏832.33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容量在國內綠電運營商中已位居前列。2022年新能源發電量140.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66%;上網電量138.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43%。
而要落實“碳中和”,僅在發電端發力減碳去努力實現碳達峰,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固碳端的共同努力,目前與電力生產聯系緊密的儲能、氫能等技術已取得一定突破,清潔能源+儲能、清潔能源+氫能有望成為未來能源供應常態。
為了及時、準確、高效追蹤產業熱點,突破技術難題,保持業務創新能力,中國核電在繼新能源之后,正積極布局第三大板塊“敏捷端產業”,并已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引擎助力。
所謂“敏捷端”是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開發,強調技術自主,重研發,相對輕資產,可快速進入領先梯隊,重點孵化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市場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產業。
目前“敏捷端新產業”已被列入中國核電“十四五”規劃中,自2021年起,中核就開始搭建敏捷端新產業投資平臺,創新建立敏捷端新產業總體管理體系,與7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公司、投資機構進行廣泛對接,持續跟蹤分析儲能、氫能行業市場和技術,開展了多個敏捷端新產業項目的實踐。
比如儲能,作為新能源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目前中國核電控股獨立儲能電站21.1萬千瓦,在寧夏自治區建成了國內首個大型電網側共享儲能電站,同時也設立了專業團隊在密切跟蹤相關領域的商業機會;此外,2022年上半年,平臺還重點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加速研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作為新型太陽能電池技術路線之一,在光電轉換效率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此舉有望為中核在光伏領域的加速擴張提供有力支撐。
專精主業 大象起舞
得益于核電、光電、風電、敏捷端產業等各項業務的全面向好,千億市值的中國核電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4月27日,中國核電發布2022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12.86億元,創下歷史最高值;歸母凈利潤90.09億元,同比增加 9.66%。,凈利潤163.23億元,同比增長13.89%,毛利率保持在45.63%的高位;資產項目總額也呈現快速擴張的發展趨勢,合計余額由2020年的3817.46億元增至2022年的4646.20億元,資產增速保持在了13.35%。
從更深層次分析,中國核電之所以能有如此靚麗業績,原因在于公司從專精主業到服務提升的全流程、多方位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