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由中國內燃機學會主辦的“2024潤滑技術大會”在青島拉開帷幕。
潤滑油是交通運輸業的血液,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潤滑油產業支持,潤滑油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汽車產業帶動和牽引。采用先進的潤滑油技術和產品,不僅能夠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還將助力實現產業鏈循環節能增效。
大會期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馬宗立就昆侖潤滑技術創新以及對潤滑行業思考,接受了《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
《中國汽車報》:昆侖潤滑如何看待中國潤滑行業發展,是如何對企業在國家整體發展中進行定位的?
馬宗立:新中國經過70多年發展,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用幾十年走過發達國家幾百年所走工業化歷程。未來,中國經濟依然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潤滑存在于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據統計,2023年中國潤滑油市場需求量超700萬噸,規模超1200億元,均穩步增長,我們對中國潤滑市場的未來充滿期待。隨著中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我們認為潤滑行業大有可為。
昆侖潤滑研發出新中國第一滴潤滑油、第一種潤滑脂、第一種添加劑,70多年來始終把提高國家潤滑水平作為光榮使命,矢志不渝為實現中國工業等產業現代化傾盡全力,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最需要的領域,永遠有昆侖潤滑的身影。在第一輛紅旗車、第一輛東風卡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南極科考、航空母艦等代表性國家工程中,昆侖潤滑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勇挑重擔扛起中國潤滑領域“國家隊”旗幟,為中國潤滑行業發展鞠躬盡瘁。
《中國汽車報》:昆侖潤滑近年有哪些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新突破?
馬宗立:昆侖潤滑始終注重自主研發,因為我們誕生于新中國成立伊始,面對國家一窮二白的現狀和美蘇等強國的欺凌,昆侖潤滑人矢志不渝煉出“爭氣油”,“三航兩劑”讓中國的戰機飛上藍天、坦克馳騁大地,使中國人民結束了只能使用“洋油”的歷史。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經濟開放程度的深化和潤滑行業的細分,本土潤滑企業面臨國際潤滑油、添加劑公司的圍堵和在高端市場的壟斷,昆侖潤滑骨子里自力更生的血脈時時刻刻鞭策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因此我們近年來加大自主技術研發力度,除了在風電、特高壓領域的突破,昆侖潤滑開發的“齒輪潤滑油添加劑組合物”專利技術榮獲第24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該技術通過添加劑單劑技術攻克了極壓與防腐、特高速與大承載的矛盾,不斷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解決了多年來困擾高端裝備傳動系統潤滑的世界性技術難題,在相關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成功應用于高鐵“復興號”動車組,持續詮釋著“中國速度”。
我們先后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出第一款民用航空發動機油——四沖程活塞式航空發動機油,并實現原料完全國產化,2023年11月29日該航空發動機油啟動了適航認證程序,標志著中國石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發動機油研發進入了新的階段,對國產潤滑油在通用航空市場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開發的FD二沖程無人機發動機油順利完成試運行試驗,標志著昆侖二沖程無人機油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無人機領域發動機油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有昆侖潤滑鋼絲繩潤滑脂、重載型卡車潤滑油、食品級潤滑油等新特優產品升級面世,共同構筑昆侖潤滑自主技術護城河。
《中國汽車報》:昆侖潤滑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能提供怎樣的解決方案,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馬宗立:近些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乘聯會統計并發布的2024年7月乘用車銷量中,新能源車型占比首次超過50%。預見到這一歷史變革,昆侖潤滑早已積極布局開展新能源汽車潤滑技術研究,探索適合新能源汽車特點的潤滑解決方案,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汽車對潤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更高的耐溫性、更好的抗氧化性和更低的摩擦系數等,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為潤滑油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和節能高效兩個維度的需求,為滿足電驅傳動系統800V以上高壓技術要求,我們創新研發了全自主技術的油冷電機電驅油,顯著增強了油品的電化學安全性,并憑借減摩技術實現了能效新飛躍;2023年昆侖潤滑充電槍冷卻液成功完成臺架使用試驗驗證,該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原材料來源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國外品牌對市場的壟斷;在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中,針對市場焦點——電池安全,我們開發了自主技術低電導率冷卻液產品,并參與新國標的制定,為新能源汽車安全保駕護航。
甲醇燃料是另一種十分具有競爭潛力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吉利集團是國內甲醇汽車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昆侖潤滑與之合作良久,第一時間參與到吉利甲醇汽車的研發中,實現了發動機與潤滑技術同步開發,成功完成高級甲醇發動機專用機油的自主研發,產品在堿保持性能和環保等方面表現優秀,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形成了獨有的甲醇發動機油技術優勢,研發團隊牽頭制訂了《甲醇汽車發動機潤滑油》團體標準,推動國內高級甲醇發動機專用機油產品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求,昆侖潤滑從提升駕駛體驗性、汽車安全性、燃油經濟性出發,對產品進行升級和創新,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貢獻力量。
《中國汽車報》:昆侖潤滑未來有哪些規劃?對汽車潤滑行業有何期待?
馬宗立:中國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國家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戰略部署,我們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圍繞制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
昆侖潤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守正創新、深化改革,業務模式從傳統的“賣產品”向“提供潤滑整體解決方案”轉型,業務發展從單一的“潤滑油”向“潤滑材料”轉變,以領軍企業為定位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產業發展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數字經濟、智能潤滑等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新動力。
昆侖潤滑對未來汽車潤滑行業有著強烈的信心和積極期待。在傳統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倡導并參與研發我國首個自主柴油機油國家標準——D1柴油機油標準即將誕生,將為我國商用車發動機和潤滑油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創里程碑,在該標準框架下立足自主技術開發的長壽命發動機油品試驗換油里程超過15萬公里,標志著我國柴油機油自主技術實現質的飛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前瞻性布局科技創新持續加強技術研發,開發更多低碳、節能的新能源汽車潤滑技術和產品,推動行業向更綠色、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中國潤滑產業尤其是汽車潤滑行業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面對這一片新藍海,昆侖潤滑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加強國內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建立開放共享、合作共贏之路,共同推動潤滑行業技術進步,促進全球汽車潤滑行業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