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改變世界的技術——從千年造紙到能源變革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2-11-16

    而如同恩格斯所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2.能源變革號角長鳴

    全球在減少碳排放的問題上已達成共識,能源作為現存的碳排最大貢獻者,也成為降碳目標首要落實對象。各國早已將能源可再生發展戰略擺上了議事桌——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滲透比例,就要解決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而在各種降碳技術路線圖中,都以新型儲能技術填補這缺失一環。

    2021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但截止到2021年年底,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僅為5.76GW。溝壑不掩廣闊前景,新型儲能至少有5-6倍的裝機空間。令新型儲能一躍成為2022年本市場追逐的最亮眼的星之一。

    2022年起,儲能專項政策密集發布,多部委密集出臺各類政策,包括行業管理規范、儲能價格機制探索、市場機制建立、科技創新規劃,教育人才培養等。已有超過50個省級或市級文件發布,對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的比例及時間發布政策提出要求。部分文件中儲能配置比例最高要求達30%,配置時間最高為4小時。政策護航下,新型儲能的發展收獲極高的重視,必然會得到長足發展。

    政策合力助推,市場也逐步厘清了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

    發電側,通過配儲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削峰填谷。

    電網測,儲能電站提供電力市場輔助服務,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行。

    用戶側,利用峰谷價差進行套利,降低用電成本。

    3.新型儲能:一朝成名天下知

    儲能場景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既有用電數量與用電質量的要求,還有用電價格的訴求。為應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新型儲能要滿足安全、大容量、靈活部署、度電成本低等特性,這也讓沉寂多年的液流電池技術進入了大眾視野。

    液流電池技術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原本用于石油危機時期的太空航行能源代替計劃。至80年代中期,為了追求可控、更高效的電池性能表現,曾一度涌現出數十種不同的活性物質配比。

    從百花齊放的儲能技術,到理想中遍布各處的儲能電站建設,僅僅完成技術的有效性驗證遠遠不夠。儲能產業亟待升級,一個儲能電站的成本60%來自電池本身。參與電力輔助服務,獲得政策扶持補貼僅僅是短期的,新型儲能行業更長遠的發展主題仍舊是長期降本,以轉換為市場化的運作,吸引社會主動參與。

    在中國完成新型儲能的降本,要在產品研發和應用研究上持續投入,加速產業化落地,提升液流電池儲能產品的產能。新型儲能項目已陸續有吉瓦級項目落地,市場的需求旺盛,更要完備的供應鏈和超強的量產能力配合。

    儲能新星——緯景儲能匯聚了一批全球智能制造業的精英團隊,在新型儲能裝備智造領域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多個吉瓦級產能“超G工廠”正在建設和投產,目標直指大幅降低液流電池的度電成本,并提升儲能電池的產能。

    經濟性造紙技術讓世界轉向知識公平,那么只有成為具有經濟性的新型儲能技術才能帶來能源公平,縮小生活水平差距,成為持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