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華為數字能源:10萬個超快充電樁打底“2024超充元年”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12-08 15:28:35

    “充電網絡應定位為‘城市新型基礎設施’,產業當前正處于向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拐點。”今天在?谂e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上,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發表了“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協同發展”主題演講,并表示將聯合伙伴,計劃于2024年率先在全國340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10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

    充電不便捷、續航焦慮、性價比不高三大痛點,是影響用戶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問題。從政府部門到技術供應商、車企、電網公司以及充電站運營商,各方都在為解決這一瓶頸而努力。

    從2023年的產業發展來看,超充技術在車、樁兩端都已經成熟,隨著產業各方開始加緊行動,2024年有望成為超充元年,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上一個臺階。

    拐點已到: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

    圖片

    正如侯金龍講話中所提到的,碳中和已經由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而交通電動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作為傳統能源消耗大戶,汽車行業在低碳化、綠色化的大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明顯快于預期,產業已經從穩步爬坡進入到全面市場化拓展階段。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5.6萬輛,市場滲透率33.51%;1~10月累計銷量為723.1萬輛,市場滲透率達30.23%,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車銷量占比20%的目標。

    據原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取代之勢,已經形成原來制定的 2035 年新能源汽車超過 50% 的目標,大概率在 2025 年最晚到 2026 年就會提前實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也表示:2024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年,明年車市相對樂觀。

    但是與車市高速發展脫節的是,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后。有調研顯示,充電慢(難)是新能源汽車用戶補能的核心痛點之一。

    這個產業最大的瓶頸,有望在2024年迎來拐點。

    從政策層面看,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很大,不斷出臺支持政策。比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從技術層面看,充電技術進步是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包括電池、充電設備、電網等在內的創新變革,也為超充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要實現超充,需要車企加快超充車型技術迭代,讓更多車型能夠兼容超充模式。當前,第三代半導體與高倍率動力電池的成熟,已經可以支持電動汽車全面走向高壓充電。眾多車企也在加快800V高壓車型的上市步伐:今年廣州車展,已有超過60款相關車型展出。預計到2025年,市場上將會有150款以上的高壓超快充車型。從汽車的角度看,下一代新車型將全面走向“高壓化”。

    圖片

    在創新方面,華為在今年4月率先發布了全液冷超快充一體化架構,如今“一秒一公里”已經成為超充的代名詞。華為是液冷超充的新一輪引爆者,隨后一眾玩家跟進,在液冷超充領域布局。從充電樁的角度來看,全面超快充也已經Ready。

    從各大企業的行動中,我們也能看到超快充的熱度:特來電、小鵬等身處產業不同位置的玩家均已在液冷超充上做出了布局;特斯拉官方也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特斯拉全場景充電網絡開放升級;奔馳和寶馬則攜手在中國市場開始運營超級充電網絡。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頭部企業著重布局超充設備,疊加主流車企的超充車型快速增加,預計超充有望在車樁兩端產品密集推出的背景下快速發展。這個分析與侯金龍提出的“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判斷完全吻合。

    兩輪驅動,華為以技術創新助力產業升級

    作為新能源行業最大的發展瓶頸,用戶在充電環節的痛點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充電慢,充電成本高,穩定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噪音大等等。侯金龍將之歸納為充電不便捷、續航焦慮、性價比不高三大痛點。要徹底解決這些痛點需要兩個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更好的車,二是更好的樁。

    在交通領域,華為數字能源公司兩輪驅動,既是動力域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充電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將通過新能源汽車和充電網絡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提升用戶體驗,保障安全可靠性,加速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進程。

    圖片

    在動力域方面,華為一直引領充電高壓化趨勢。早在2021年就首發高壓全域平臺解決方案,實現國內首個800V高壓平臺車型應用,10分鐘補能200公里;2023年,高效高壓電驅動平臺發布并量產,5分鐘補能200公里。據侯金龍透露,未來補能時間還將進一步縮短,為用戶帶為“加油般”的補能體驗。

    華為數字能源作為獨立Tier1供應商,采用靈活的合作模式推進行業發展。截止目前,已經同國內10多家車企建立了深入合作,搭載50多款車型,成為全面高壓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圖片

    在充電網絡方面,華為今年推出的大功率全液冷超快充一體化產品引爆行業,全新的設計思路以及諸多技術突破,實現了用戶高體驗、設備高質量、運營高回報。

    例如超充主機720kW,可以通過“功率池化和功率柔性智能分配技術”,讓充電站可以更靈活地滿足不同充電需求。超充終端最大功率600kW,真正實現“一秒一公里”的極速補能,做到“一杯咖啡,滿電出發”。從行業反饋來看,華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構兼容性廣,不挑車型,一次充電成功率99%以上,同時液冷系統讓充電設備能夠以低于60dB的靜音狀態運行,真正為用戶帶來“即插即充、即充即走,寧靜致遠”的極致充電體驗。可以說,這些創新能力從方方面面解決了當下用戶的補能痛點。

    更重要的是,液冷超充技術符合當下高質量基礎設施的各方面要求。該技術與傳統風冷主機對比,設計使用壽命由3~5年延長至15年以上,全封閉的設計也無需定期人工除塵,實現了“0”維護。因為采用全液冷降溫方式,安全性、穩定性也大大提升。效率高、更安全、壽命長,新一代超充設備滿足了高質量的需求。

    此外,充電網絡運營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我們知道,充電基礎設施作為生產工具,其充電量由“電力利用率和時間利用率”決定,充電生命周期度電成本“C-LCOE”才是衡量充電場站投資收益的科學方法。新一代全液冷超充前期建站快、工期短,使用中壽命長、免維護,后期可以平滑演進,一次部署、持續演進,充電生命周期度電成本“C-LCOE”大幅下降,可以確保運營商投資的高收益。

    可以說,目前華為全液冷超充已經實現了三個極致:極致的用戶體驗,極致的產品質量以及極佳的投資收益。

    生態協同,從實踐者到引領者

    圖片

    技術已經成熟,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的另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廣覆蓋,讓用戶尋找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是產業最終的發展目標。說到廣覆蓋,其實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多且高質量,第二是分布合理。

    對此,侯金龍提出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高質量充電目標網,從追求“車樁比”向追求“高質量”轉變。其中,特別強調了四大場景:一是在高速、國道等服務區和加油站,規模布局大功率超充;二是在公交、物流、礦山等專用場景,實現兆瓦級超充;三是在城市公共充電場景,打造1公里以內的超充圈;四是在居民小區等駐地場景,推廣直流慢充、智能有序的充電方案。

    不只是規劃,華為已經聯合產業上下游積極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加速充電基礎設施的高質量轉型。

    在城市場景,華為已經聯合多個伙伴,在北京、深圳、重慶等50多個城市啟動了“城市一張網”建設。其中深圳發展較快,到2023年底將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

    在高速路場景,華為提出了共同打造九縱九橫的“高速一張網”。目前,華為已經聯同合作伙伴,建設超過20條高速公路的高質量充電網絡,最終目標是“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以廣東省某服務區為例,在同等電功率情況下,使用華為設備,充電站日均充電總量提升超過兩倍,日均功率利用率提升超過20個百分點,在同等車位數和時間內,服務車輛數是傳統設備的3倍,大大緩解了節假日高速充電排隊擁堵的情況。

    圖片

    在一些特殊場景,華為會給予重點關注。比如318川藏線是一條旅游重要線路,也是一條文化走廊。華為助力建設的雅安、理塘、稻城等超充站已上線運營,預計明年會有更多的站點上線。在這樣的重要旅游線路上,讓新能源車主出行無憂,可以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318川藏線都可以想走就走,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無疑會增加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喜愛程度。

    當然,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涉及到多方協同,不是一家企業可以完成的。比如從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土地和電力供應緊張,提高利用率是關鍵,政府要統一規劃半徑1-2公里超充圈,統籌土地和電力資源。再比如從安全的角度看,不僅要設備質量好、施工質量好,還需要消防條件好。另外,充電網還要與電網、車聯網的互聯互通,促進源、網、荷、儲、車等多領域的綠色協同發展。

    在產業轉型的關鍵期,特別需要具備影響力的企業來協同多方的優勢、共同推進產業升級。華為自己在積極行動的同時,也在聯合產業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加速高質量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如侯金龍所說:“繁榮生態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華為數字能源將繼續攜手車企、電網、運營商、伙伴,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超充生態圈,加速交通電動化進程,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萬事具備,拐點已至。實踐者、引領者、推動者,華為已經做好準備迎接“2024超充元年”。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