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隨著儲罐拱頂平穩就位,由中建電力承擔土建施工任務的廣東珠海LNG項目G號儲罐氣頂升作業順利完成,標志著項目施工全面轉入內罐施工階段,為項目按時建成投產奠定了良好基礎,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大灣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駕護航!
項目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高欄港,是落實國家儲氣能力和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和中國海油重點建設項目,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推動區域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大灣區能源安全、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重大工程。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5座27萬方全容式LNG儲罐及其配套設施,中建電力承接G、E儲罐土建工程施工任務。
攻堅克難,直徑96米儲罐順利頂升。G號儲罐內部直徑96米,高65.7米,單罐整體砼澆筑量達45000萬立方米,罐內容積相當于21個標準奧運競賽泳池容量,是全球單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之一,工程量巨大。此次頂升的穹頂采用鋼結構穹頂,采用鼓風機向密閉的儲罐內部輸入低壓空氣,利用封閉空間和外界壓力差的原理,使拱頂在克服自重及與罐壁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下沿著預定軌道平穩上升至儲罐頂部預定位置。開工初期,為確保項目按期頂升,項目經理潘勇第一時間召開施工交底會,根據項目特點,采用雙罐分責管理模式,每罐配備施工、質量、安全成員,專人專項負責儲罐施工作業,明確施工計劃、責任人及完成時間,同時對場地進行精密布置,結合現場施工進度與材料進場量,前后5次對施工平面布局進行合理優化,解決了現場場地布局受限問題。以“事不過夜、只爭朝夕”的工作要求,奮力拼搏,確保儲罐按期頂升。
精益管理,多措并舉助力提質增效。項目處于南方,夏季氣溫高達35度以上,但工程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需對混凝土入模溫度進行嚴格控制。為避免因夏季高溫造成混凝土入模溫度超過設計要求,項目經過多次試驗,最終選擇采取了骨料灑水降溫、制冷機降溫、添加冰塊等措施,將混凝土溫度控制在30℃以下,有效保證了混凝土入模溫度。
此外,為保證項目按時頂升,搶保工期,項目在承壓環施工過程中,與相關單位研討施工方案、優化施工程序,確認可行性后,合理劃分施工區域,整合資源,將傳統模式暨承壓環全部安裝、統一焊接,再整體移交的方式優化為整體安裝、分區焊接、分區移交方式進行交叉施工作業,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節省施工時間,為穹頂順利頂升做好保障。
聚焦雙碳,建設美麗低碳中國。項目建成后,項目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然氣儲運基地,年處理能力可達700萬噸,折合氣態天然氣約100億立方米,可供2777萬戶居民使用1年,將推動廣東及周邊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每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450萬噸,同時減排二氧化硫22.4萬噸、氮氧化物202萬噸、煙塵11.67萬噸,并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有力提高大灣區天然氣應急調峰和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助力大灣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大灣區能源結構優化、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自2011年開始參與LNG儲罐項目建設以來,10年間,中建電力累計參與投產和在建LNG項目18個,施工建設儲罐37個,累計容量達648萬立方米,有效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發展,“筑”力國家雙碳目標。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