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在光照資源好、收益高的地方,如山東、河北、安徽等地,已經存在大量分布式光伏電站,如果再做整縣推進,容量劇增之下,為維護電網安全和消納空間,必然要新增變壓器或改造配網線路,而這方面投資由國家出面的話,進展相對滯后。
這種情況下,央國企會和電網合作,主動投資配套項目,就此而言,地方政府也傾向于把分布式資源交給央國企來開發。資源換投資、資源換開發,區縣政府希望在開發分布式光伏之外有更多獲益。
民營優勢不應被忽略
“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整縣推進的主菜肯定是在央國企那里,民營光伏企業的市場會受擠壓,之后的情況還很難說,但民企大概不會過得舒服。”張曉斌對華夏能源網表示道。
“就以組件廠商來說,市場化的時候,分布式開發商做產品選型,看性價比的同時也看和廠商的合作關系。未來如果以央國企作為整縣推進的主要開發商,質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看品牌,組件廠商的品牌要在央企的短名單之內,那么短名單之外的大量廠商怎么辦?”
“另外,各地區當地的民營光伏企業不能做開發,只能做一些分包、施工的工作,業務還不見得有多少,必然要經歷末位淘汰。和能源央企建立合作關系的民企可以不用擔心這些,但這樣的企業又能有多少,剩下的大量民營企業怎么辦?”
“由此還衍生出更多麻煩。比如目前全國已有不小的分布式裝機存量,幾乎都是民營企業做起來的,這些企業也一直在承擔電站的售后維護工作,只要能做新電站,他們的業務就可以進行下去。但如果末位淘汰開始了,一些民企支撐不下去,他們之前建的電站的售后工作怎么辦?老百姓該找誰?”張曉斌說道。
在“整縣推進”的大潮中,新的生態模式正在形成,民企被邊緣化的擔憂與日俱增。但是,民企的優勢不應該被忽視。分布式市場小、散、多的特點,與民營企業機制靈活、服務多樣的特點高度契合,民營企業應該有更多作為。
“中國分布式光伏是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依靠的是大量民營光伏企業開發商,央國企對此并不熟悉。民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可以順利打通最后一公里,并提供全程質量管控和完備的售后服務,這是民企非常明顯的優勢。缺少了民企的參與,整縣推進是不完整的,未來的售后、運維會留下很多問題。”某民營光伏企業人士表示。
誠如這位從業者所言,一直以來,推動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始終是民營光伏企業。如今在國家層面上,分布式光伏受到了更多重視,民企理應站在更高平臺發揮更多優勢,而今卻要轉換角色,此種局面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并盡快糾偏。
央國企發揮優勢把整縣推進的裝機規模做起來,民營光伏企業做好補位,民營國資取長補短,各顯神通;區縣政府定好規則,當好地主,到位不越位,“整縣推進”將成為多方共贏的一片沃土,整縣推進有望成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