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曾說過,人類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向內,通往虛擬現實。正如他所說,虛擬現實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當代人的生活。
在科幻小說《雪崩》中,美國一家游戲公司依據“超元域”構建的網絡虛擬世界,引出了當下經濟領域中的熱詞——元宇宙。在小說里,人們只要通過公共入口鏈接,就可以以虛擬化身的形象進入,開啟有別于現實世界的另一種人生。之后,這種虛擬與現實交叉的世界被稱之為元宇宙(Metaverse)。
如今,基于小說“雪崩”所產生的元宇宙概念正在席卷現實世界,人們認為,游戲和社會是最貼近元宇宙的兩大領域。事實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以Facebook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正在對元宇宙產生狂熱的想法。然而,這種狂熱和虛擬也讓一些人看得云里霧里,炒作?夸大?噱頭?種種質疑隨之涌現。
從無人駕駛尋找元宇宙
但,元宇宙真的是噱頭嗎?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賽博空間。賽博空間于1991年催生了鏡像世界的軟件技術概念,隨后于 1992 年衍生出賽博朋克(Cyberpunk)文化概念“元宇宙”,實際就是一個平行于真實世界的社會化賽博空間。
自賽博空間誕生以來,出現了許多與元宇宙類似的概念,如影子系統、數字孿生、鏡像世界等等。但本質上,數字孿生是最簡單的虛實一對一平行系統,其系統性地規模化以后,元宇宙隨之誕生,而當元宇宙實現知識自動化和智能化,最終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行智能系統。
簡言之,元宇宙是通過對現實世界的復刻,構建虛擬世界,從而實現對生產、生活等各個環節的仿真。之后,通過預測現實世界,借助算力在虛擬世界中推演多鐘可能性,從而使解決方案更加全面化。在一系列的技術布局之后,一個游離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元宇宙就此誕生。
無人駕駛在礦山的落地,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圖1:世界上第一本挖掘和裝載無人車領域的學術著作
在遠離消費者的工業世界,元宇宙正在以全新的速度搭建。正常情況下,一個正在開采的煤礦,需要工人開車在各個地點進行挖掘、運輸、卸載等工作。這里面,人是最核心的單位。但在無人駕駛的世界里,無論是挖掘還是運輸,都不再需要工人在現場,而是在遠離粉塵的辦公室內,操控著煤礦挖掘的所有過程,從而實現一個虛擬與現實結合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