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全球資產管理與運營商實現強勁增長:
· 截至2024年底,基金管理規模(FUM)[1]同比增長60%,達到880億新元。
· 資產管理費[2]同比增長54%,達到4.36億新元。
· 2024財年所有橫向業務板塊均實現盈利:
· 基礎設施業務板塊斬獲豐厚收益,達到6.73億新元。
· 城市發展業務板塊收益穩健,達到3.06億新元。
· 互聯互通業務板塊收益同比激增45%,達到1.84億新元。
· 轉型取得良好進展:
· 經常性收入為7.66億新元,占凈利潤的72%[3]。
· 2024年宣布資產變現達15億新元[4],同比增長61%。
· 提前兩年實現每年運營成本節約7000萬新元的目標;宣布截至2026年底前每年可再節約5000萬新元。
· 2024財年自由現金流入額[6]為9.01億新元,而2023財年自由現金流出額[7]為3.84億新元。
· 宣布計劃建設兩個新的海底光纜系統,每個系統配備30對光纖,旨在將新加坡與亞洲其他地區乃至更遠的地域相連接。
· 擬議年終現金股息為每股19.0分新元,這將使2024財年的總現金股息達到每股34.0分新元。
吉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寶”)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10.64億新元,較2023財年10.15億新元增長5%,這一數據未計入其岸外與海事(O&M)遺留資產的影響[5]。以上數據意味著,股本收益率從2023財年的9.5%提升到了10.1%。
2024財年,吉寶旗下的基礎設施、城市發展和互聯互通三大業務板塊均實現了盈利。其中,基礎設施業務板塊憑借穩定的經常性收入,為吉寶貢獻了63%的凈利潤[3];而快速增長的互聯互通業務板塊收益同比增長45%,貢獻了17%的凈利潤份額[3]。吉寶的經常性收入達到了7.66億新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占2024財年凈利潤[3]的72%。公司的現金狀況也有所改善。在2024財年,吉寶的自由現金流入額[6]達到了9.01億新元,而一年前則為現金流出[7]3.84億新元。
吉寶新加坡數據中心7號和8號是吉寶在新加坡最新的AI就緒數據中心資產,位于仁定巷82號的吉寶數據中心園區內。
吉寶總裁盧振華(Loh Chin Hua)先生在公布吉寶全年業績的發言中,著重闡述了公司在能源轉型、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浪潮以及另類實體資產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如何緊抓機遇,成功從一家多元化企業集團轉型為全球資產管理與運營商。
盧振華先生表示:“吉寶歷經多年轉型為全球資產管理與運營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盡管全球經濟環境波動,我們憑借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實現了更高的收益,經常性收入在2024財年凈利潤[3]中占比高達72%。隨著我們選擇性地進行投資,同時將基金管理規模(FUM)[1]從550億新元提升至880億新元,我們2024財年的資產管理費[2]強勁增長54%,達到了4.36億新元。在推動吉寶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充分依托企業綜合商業系統,提供世界所需的互聯互通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為股東和有限合伙人創造豐厚回報。”
吉寶的轉型成績單
資產管理:自2020年至2024年,吉寶的基金管理規模[1]實現大幅增長,從370億新元躍升至880億新元,增幅約為2.4倍。與此同時,資產管理費[2]也實現了快速增長,達到4.36億新元,同期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5%。2024年,吉寶通過成功收購歐洲資產管理公司Aermont Capital,進一步將其市場版圖從亞太地區拓展至歐洲。除城市發展領域外,吉寶還在能源、環境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和私募信貸等新興資產類別中穩固了其地位。自2002年以來,吉寶作為值得信賴的投資合作伙伴,為其有限合伙人帶來的交易平均內部收益率達到20%,股權倍數為2.0倍。
資產變現:自2020年10月啟動資產變現計劃以來,吉寶已宣布達成近70億新元的變現交易,其中包括2024年達成的15億新元[4]。吉寶正朝著到2026年底前實現100億至120億新元資產變現的中期目標穩步邁進。加上2023年出售吉寶岸外與海事業務的47億新元[8],截至目前,吉寶的總資產變現金額已達到117億新元。
經常性收入:吉寶顯著優化了其收益結構,經常性收入占比提高。2024財年,公司經常性收入為7.66億新元,這一數字占持續經營年度凈利潤的72%(不計岸外與海事業務遺留資產的影響),相比之下,三年前即2021財年的這一占比僅為21%。
成本節約:自2023年初踏上轉型之路以來,吉寶已提前兩年實現經常性每年運營成本節約7000萬新元的目標。目前,吉寶正進一步將年度成本節約目標提升至1.2億新元,即在現有基礎上再節約5000萬新元,力爭在2026年底前達成這一新目標。
股東回報:過去三年里,吉寶為股東帶來的年化股東總回報率[9]高達34.8%,超過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1.9%的回報率。
2024財年最終股息
董事會已提議,為2024財年每股股票派發19.0分新元的最終現金股息。待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將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向股東發放。2024年8月,公司已向股東派發了每股15.0分新元的中期股息。因此,2024財年每股股票的總現金股息將達到34.0分新元。如果將本次為2024財年宣派的最終股息納入統計,吉寶在過去三個財年中,每股股票派發的股息及以股票形式進行的分派總額將高達3.37新元。
吉寶簡介
吉寶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資產管理及運營商,在基礎設施、城市發展和互聯互通領域擁有強大的可持續解決方案能力。吉寶的總部位于新加坡,業務遍及全球 20 多個國家,為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脫碳、可持續城市更新和數字互聯互通提供關鍵基礎設施和服務。吉寶通過其優質的投資平臺和資產組合,包括私募基金和上市的房地產和商業信托,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創造持久價值。
業務亮點
近年來,基礎設施業務板塊憑借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實現了顯著的收益增長。2024財年,該業務板塊的凈利潤高達6.73億新元,這一數字是2021財年的4.9倍,當時僅為1.37億新元[10]。吉寶通過多年努力,成功將原本波動較大的電力交易利潤轉化為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已有70%的電力產能獲得三年或以上的保障。此外,氫兼容型吉寶沙克拉熱電聯產發電廠的建設進度已達85%,正按計劃于2026年上半年投入運營。
在業務轉型方面,基礎設施業務板塊已從垃圾和水處理基礎設施領域的工程、采購與施工(EPC)服務商,轉變為提供技術解決方案、運營和維護服務的提供商,可以持續產生經常性收入。原本主要聚焦新加坡、規模相對較小的基礎設施業務板塊,現已成功擴展至中國、印度、泰國和越南,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大規模提供脫碳和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底,基礎設施業務板塊已簽署了約60億新元的非電力相關長期合同,預計從2025年起,這些合同將每年帶來超過1億新元的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EBITDA)。吉寶基礎設施部門還積極利用吉寶私募基金,并通過吉寶基礎設施信托實現資本循環,以抓住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脫碳領域的發展機遇。
城市發展業務板塊持續向輕資產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向轉型。該業務板塊的總資產規模已從2017年底的157億新元縮減至2024年底的141億新元。吉寶在2024年底前宣布的70億新元總資產變現金額,其中房地產資產占比約51%。作為城市發展運營部門重組的一部分,公司在過去兩年成功實現了超過1億新元的成本節約。
吉寶數據中心組合的總電力容量已從2018年的240兆瓦增長2.7倍,達到2024年的650兆瓦,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通過引入第三方資本將其擴展至1.2吉瓦。
吉寶的互聯互通業務板塊充分把握住了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浪潮帶來的機遇,已成長為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2024財年,該業務板塊的凈利潤達到1.84億新元,較2023財年的1.27億新元增長45%,更是2018財年[12]7400萬新元的2.5倍。數據中心組合的總電力容量[13]也從2018年的240兆瓦大幅增長至2024年的650兆瓦,增幅高達2.7倍。吉寶還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利用第三方資本,將這一容量進一步擴增至1.2吉瓦。Bifrost光纜系統預計將于2025年下半年完工,同時吉寶正積極探索開發另外兩個海底光纜系統,這些光纜系統將配備超過30對光纖,旨在將東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乃至更遠的地域相連接。
吉寶正在探索開發另外兩條海底光纜系統,包含30多對光纖,連接東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及更廣闊的市場。
自五年前私有化以來,吉寶的子公司第一通(M1) 已從傳統電信運營商成功轉型為以數字化為核心的網絡運營商,并與吉寶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了綜合互聯互通商業系統。盡管面臨諸多挑戰,M1的EBITDA[14]依然實現了穩健增長,從2022財年的1.96億新元增長至2024財年的2.17億新元,增幅高達10.7%。M1還通過剝離網絡資產成功釋放了5.8億新元資金,進一步推動了公司的輕資產化進程。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M1全面更新了技術架構,順利將所有客戶遷移至其云原生平臺,并通過淘汰舊系統節省成本約1000萬新元。目前,M1約有90%的客戶交易可通過其數字平臺線上完成,而2019年這一比例僅為65%。M1的服務成本一直在不斷降低,預計從2025年起,與2020年相比,將能取得每位客戶節省20%的年度服務費用。M1的業務版圖已從新加坡擴展至區域,企業客戶收入在2021年至2024年間實現了82%的顯著增長。
[1]投資項目的資產總值和未投資的資本承諾以杠桿方式預計全額投資情況下的基金管理規模。
[2]包括來自子公司管理人、合資公司及聯營公司的全額費用,本年度內收購的平臺/資產的年化費用,以及吉寶結成戰略聯盟的聯營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計算得出的費用份額。此外,還包括贊助股權和共同投資中的資產管理費、交易費及咨詢費。
[3]指不計岸外與海事業務遺留資產情況下的持續經營凈利潤。
[4]包括來自Asset Co的6.359億新元,該金額基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Asset Co持有的10.7億新元現金,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從Asset Co收到的7130萬新元現金付款,同時扣除2022年宣布出售給Borr Drilling的三座自升式鉆油臺所獲得的5.054億新元。
[5]岸外與海事業務遺留資產的影響包括海庭(Seatrium)股份的損益影響,鉆油臺遺留資產的損益,以及Floatel和精礪控股 (Dyna-Mac) 股份貢獻影響。
[6]這一數字包含了合并Asset Co所帶來的10.7億新元凈現金流入。
[7]包括作為出售已終止經營業務的一部分而實現的5億新元現金部分,在財務報表中作為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列報。在此列入是為了更好地比較和理解自由現金流。
[8]包括勝科海事(現為Seatrium海庭)的股份,該等股份已被分配或存放于隔離賬戶中,每股價格為2.30新元(若按海庭在2023年股份合并前的計算方式,則為每股0.115新元,該價格是合并后首個市場交易日該股份的最后成交價),此外還包括5億新元的現金部分。
[9]來源:彭博社
[10]該數據基于吉寶2021財年報告中所披露的吉寶基礎設施凈利潤。
[11]包括聯營公司和合資公司所持有資產的有效賬面值,但不包含SSTEC的賬面值。
[12]根據吉寶2018財年報告中披露的信息,該數據基于吉寶訊通(Keppel T&T)和第一通(M1)兩家公司在2019年私有化之前的凈利潤貢獻。
[13]包含正在建設中的項目。
[14]EBITDA指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其中還包含聯營公司的業績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