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uoss"><s id="ouoss"></s></strike>
    <ul id="ouoss"></ul>

    追趕節能低碳浪潮,天加以實力為地熱產業“助燃”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07-29

    “地下的天然鍋爐”—間歇泉,呼呼作響,發出悅耳的噴水聲,水流噴出很遠,形成幾米、甚至幾十米高的水柱;游客將雞蛋放到溫泉中,不一會就能煮熟,能夠實現“溫泉蛋自由”;5毛錢就能享受到惠民溫泉,在這里全家天天可以泡溫泉…

    由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組委會組織的“媒體走進中國地熱”活動正式啟動。7月26日至27日,“媒體走進中國地熱”采訪團,根據本屆大會科考線路來到了第三站——云南大理,先后走進洱源縣、彌渡縣等中國地熱寶藏推薦地,實地調研當地地熱資源及開發利用情況,挖掘地熱產業發展背后的故事。

    圖:“媒體走進中國地熱”采訪團合影

    01、揭開地熱能寶藏的神秘面紗

    記者來到云南大理實地考察調研洱源縣牛街鄉、大理地熱國地熱溫泉旅游開發情況,切實感受到了大理地熱資源豐富,以及地熱資源利用存在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

    據山莊負責人介紹,間歇泉是一種由地下水受熱變成蒸汽再變成高溫凝結水后間歇噴出的溫泉。洱源溫泉資源富集,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空間。目前,洱源全縣有88處溫泉自然出露點,已探明330處溫泉出水點,出水溫度可達40℃至100℃。

    圖:洱源縣牛街鄉間歇泉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地熱以淺層地熱資源利用為主,而中深層地熱能利用則較少。淺層地熱資源利用主要在我國中東部地區,例如華北、東北、華東和華南地區,其利用主要是通過地源熱泵技術用于供暖等方面,而中深層地熱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西部地區,包括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區,可通過地熱發電技術將其轉化為電能,用于電力生產等方面。但由于深層地下勘測難度大且成本較高,目前深層地熱能的利用還處于初步階段。

    在7月27日于大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大理州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李蘇,大理州能源局局長彭建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港中大(深圳)城市與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院長張大偉,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鄧壯等相關領導出席參與通氣會并答記者問。

    圖:“新聞通氣會”活動現場

    據張大偉院長介紹,“廣域電磁法”具備支持深層地熱能勘探的能力。該技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名譽院長何繼善創立。

    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與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院長張大偉

    在“新聞通氣會”上,現場視頻連線何繼善院士,他表示我國的高溫水熱型地熱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滇西、藏南等西南地區,與電力消納市場有較大的地理錯位。云南大理有著豐富的中高溫地熱資源,只用于溫泉等方面,卻未用于發電,是一種高值低用;希望政府能夠出臺電價扶持等相關政策,同時也號召各企業積極投入參與,各界人士一起努力,才能推動地熱能的發展。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名譽院長何繼善

    02.我國地熱能如何“熱”起來?

    實際上,中國是較早嘗試地熱發電的國家之一,例如1977年羊八井地熱發電站首次成功發電。然而,目前中國僅有羊易地熱電站一座地熱發電站在運行。

    造成這種矛盾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高溫水熱型地熱資源分布區域與電力消納市場地理錯位,導致豐富的地熱資源無法用于發電。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