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一段關于美國三家代表性硅負極初創企業的視頻報道,在國內硅負極創業者中間引發了關注和討論。觀看完這段視頻后,汪煒感受頗深。在他看來,技術路線是否具有通向商業化和產業化的能力至關重要。只有做到低成本、大規模量產,才能更好服務客戶,也更符合商業邏輯。他堅定地告訴36碳:“載馳科技未來肯定要出海。”
03 耐心和韌性,一步步穿越周期
風口輪轉,周期更迭,是投資方和創業者再熟悉不過的劇本。當周期性降臨到雙碳賽道,背后是攻不破的“創業魔咒”還是等待挖掘的“機會寶藏”?
在產業周期和投資周期的共同作用下,當下雙碳賽道已經進入“去泡沫化”的下半場。究其根本,“雙碳”的本質是制造業,有自己特定的發展規律和回報周期——這就十分考驗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耐心和韌性。
回憶起十年前的創業初期,席柳江熬過了一段艱難時光。“過去誰的商務和市場營銷能力強,誰就能霸占市場。”但這并不是技術出身的席柳江所擅長的。扛過了沒錢、沒訂單的初創階段,湖南高瑞迎來了轉機。隨著國家政策利好,新能源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帶動了產業鏈上游鋰電池粘合劑的市場需求,行業競爭也更加拼技術。2015年之后,席柳江把過去虧的錢都賺回來了。
但創業成長遠非只有“錢”這一個維度。2021年,席柳江感覺公司和員工“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當時,湖南高瑞進入了C公司的供應鏈。C公司在業內以“標準嚴格”著稱,來到湖南高瑞審廠,一共審了三天。在這三天的接觸和交流中,下游客戶工程師的敬業度和專業度讓席柳江觸動頗深。“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工程師每天審廠到晚上7點才去吃飯,太敬業了。”這也讓湖南高瑞的員工們有了一種看到“外面世界”的感覺。“真正與優秀的人接觸過之后,才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才會有迫不及待成長的自我驅動力。”席柳江說,“這是湖南高瑞自我成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回顧載馳科技一路的發展,汪煒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表述是“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去驗證產品,一步一步地去解決市場痛點,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的目標方向穩定前行。汪煒告訴36碳,載馳科技從成立時就堅定地選擇納米硅碳這條技術路線,后來到產品經過市場驗證,收獲市場客戶反饋,反過來又激勵和推動公司繼續沿著這條路線一步一步走下去,實現良性循環。
面對周期,投資機構也是一步步自我成長。東證創新成立于2012年11月,母公司東方證券是具有國資背景的A+H股上市公司。從今年開始,東證創新作為一家公司制投資平臺,已經進入了正向循環的發展狀態——過去投資的項目,開始陸續收到回報。這意味著,不僅擁有強大的母公司作為支撐,在投資領域,東證創新自己也“彈 藥”充足,在市場大環境下有能力掌控投資計劃和節奏,陪伴創業者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