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公司中國運營商服務與軟件 Marketing 部部長張楠以《造綠色ICT基礎設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題進行了演講。他表示,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要素。華為全場景低碳ICT解決方案,助力運營商加速碳達峰和碳中和,主要體現在低碳站點目標網和低碳數據中心的建設。在低碳站點項目中,華為還和中國鐵塔合作建設新站點,一站一刀解決方案能源效率提升14%,節電4000度/年/站。在低碳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重構架構、溫控、供電、運維,打造綠色地毯數據中心。
中興通訊移動市場 CTO聶勝軍以《綠色創新低碳未來》為題作了主題分享。他表示,雙碳戰略下,5G大規模部署面臨更大能耗挑戰。極致的網絡效率,持續的節能技術,成為通信行業雙碳目標的基石。以中興為例,從云到端,架構和應用對資源的優化整合提升網絡能效;多層AI平臺提升用戶感知同步降低網絡能耗;全鏈式能源解決方案打造更經濟更低碳的5G供電網絡。
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數字能源總經理崔煦以《用 AI 與大數據驅動碳中和的研究與實踐》為題進行分享。崔煦認為,城市是能源消費的重頭,城市能源系統正從傳統能源架構向智能能源架構演進,智能能源建設是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以京東為例,不但通過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綠色采購、綠色辦公綠色出行,讓自身的運營更綠色低碳,還努力構建更低碳和清潔的供應鏈體系,借助供應鏈的影響力麻泛輻射生態伙伴帶動更多企業和公眾踐行低碳理念,推動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阿里巴巴集團 IDC 研發事業部行業總監程明以《阿里云 IDC 綠色節能實踐分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未來隨著高密度的服務器,高功耗的芯片,信號速率的發展以及節能減排的要求,液冷會成為主要方法,運算產生的熱量可以直接吸收,循環冷卻。整個過程中散熱的功耗可以忽略不計,2018年部署了首個浸沒式液冷服務器。衡量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有一個數值PUE,人和數據中心的PUE可以低到1.09,高可靠、高可用的諸多優點,阿里云通過先進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降低云服務的成本,惠及更多終端用戶,因此大力推廣液冷,更好更低碳的服務于每個人的數字生活。他還分享了華為在促進節能高效和清潔綠色等方面的做法。據了解,華為在張北、烏蘭察布、河源、南通布局了清潔綠色的項目,例如在烏蘭察布高比例使用當地可再生能源,通過天然氣能源交易在河源減排二氧化碳7萬噸。
踏歌智行研究院院長周彬以《5G礦山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關鍵技術和應用實踐》作分享。周彬表示,礦山是國民經濟重要原材料支撐,礦區無人駕駛具有很多優勢,它可以替代司機進行自動化作業;運行規范進行程序化作業;多車協同進行全天候作業。他透露,國外礦山無人駕駛技術起步早,20但紀80年代來卡特彼勒研制了首臺自動化車,以“ Mine Star "系統和“ AHS ”系統為代表的礦用卡車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積累多年,累計推出了超600輛無人駕駛礦車投入規模化運營。然而中國礦區生產工藝和環境復雜,國外技術難以滿足使用要求。對此,踏歌智行自主研發了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包括車載系統、地面系統、云控平臺三方面,助力智慧礦山建設。
雙登集團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楊寶峰以《能源與5G交響為“雙碳”奏章》分享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雙碳”行動方案出臺,能源替代、能效管理成為重點。能源改革已有具體目標與行動方案,重點聚焦能源替代、能效管理。未來5G發展、通信基礎設施發展將與雙碳建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