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有唐山大地震,后有汶川大地震;前有非典肆虐,后有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一次次考驗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不僅取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教訓,不斷優化改革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看到,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抓手。
公共危機管控,讓大數據跑起來才能心中有“數”
業內專家指出,現代化政府應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善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分析、發布危機信息,實現危機預警、危機處理以及危機善后。與17年前抗擊非典疫情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典型的數字時代的抗疫戰。隨著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大量的行為軌跡都被數據化,這為此次抗疫大考期間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科學精準防控奠定了基礎。
大數據比人跑得快、跑得遠,甚至有時還能跑到事情發展的前頭。從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一個側面便可窺見一二。
2月下旬,不少人在手機上收到一條短信提示:可以授權通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查詢過去15天和30天內途經的省市信息。要證明自己有沒有去過疫情嚴重地區,一條短信就能解決問題。這一服務既可以讓用戶自證行程,也可以作為社區管理部門、用工單位進行疫情防控管理的參考。
這只是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有效應用的一個縮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大考中,面對大規模的人員流動,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促進醫療救治、交通管理等不同數據的交叉協同,已經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支撐。心中有“數”,才能提前謀劃,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礦柏睿:觸達城市公共危機管控的末梢神經
基于此,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與我國數據庫領域新銳代表柏睿數據聯合創立的中礦柏睿(北京)數據技術創新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正處于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期,中國礦業大學就與柏睿數據正式展開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聯合共建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實驗室。雙方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指揮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展開合作,旨在打造符合中國國情的安全、可靠、高性能、高可用的現代化城市公共危機預警系統、管理與決策指揮平臺,打造中國首個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指揮的“智慧大腦”研發與展示中心,為公共管理學科和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提供學研產實踐基地和創新平臺。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實驗室建設,依托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公共管理學科優勢與柏睿數據主筆制定數據庫國際標準和產品化的技術優勢,釋放應急管理新效能。
據了解,中礦柏睿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實驗室將模擬現實,實景呈現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的運作過程。將模擬龍卷風、臺風、地震、洪水、干旱、火山爆發、泥石流、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工業生產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化學有毒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等環境災害,及恐怖事件救援等社會事件等。以兩個平臺和一個系統為核心,即“智慧城市3D仿真數據平臺+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指揮平臺+城市公共危機預警預測系統”,全面打通城市公共危機管理末梢神經,助力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提速。
智慧城市3D仿真平臺——城市運行數據監測網絡,數據內容的獲取采用現有專題數據接入+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地面監測的方式,并配合城市三維大數據演示系統,實現城市運行數據無死角監測。
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指揮平臺,以事前、事發、事中、事后四個階段為管控,在城市公共危機指揮移動端, 中礦柏睿提供基于“一張圖”的移動指揮決策系統。通過移動端全面了解、掌握事故相關的 ﻪ應急數據資源,科學決策、有效應對、快速指揮。繼而進行城市公共危機數據分析和推演,并在非常態化應用的情況下,提供全域覆蓋的智能應急決策支持系統。讓城市公共危機的管理與決策切實做到心中有“數”。
城市公共危機預警監測系統,針對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實現安全隱患大數據分析、監控和預警信息發布、應急管理“一張圖”,全面構筑面向“重大危險源安全、企業安全生產、氣象災害、消防安全、交通運輸安全、地質災害、水文水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機管控圍墻,做到疏而不漏。
釋放產學研融合勢能,中礦柏睿的下一站在哪里?
以中礦柏睿針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智能疫情防控系統“信令大數據”為例,其以手機信令地址為基礎數據源,采用自主可控分布式大數據架構進行數據的存儲和挖掘,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可秒級分析每一個確診新冠病人14天的活動軌跡,并確認以其活動軌跡為圓心,50米半徑內信令地址重疊的對象。通過計算地址重疊時間劃分風險等級。為下一步采取隔離、檢測等防疫措施提供精準支持。避免目前一人感染,封閉面積過大、流行病學溯源困難等弊端。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提供了精準管理支持。
不僅如此,中礦柏睿定位于能源、智慧礦山,公共危機應急管理、冷鏈物流等領域,目前,其在應對礦山面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模擬仿真環境建設、應急處置模型及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建設上已取得突出成果。并已在此基礎上展開礦山應急的演練和人員培養。
此番新冠疫情的大考足見我國公共危機管理和決策能力的大幅躍進,雖然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荊棘依舊密布,但在中礦柏睿們“產學研”深化融合的勢能下,披荊斬棘或許才是常態。